擦亮运河“名片” 绘就时代画卷——我市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综述
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04-08
  • 来源:沧州日报

夜幕下,园博园内音乐喷泉蔚为壮观。王少华 摄

4月4日,沿一号大门走进园博园,放眼望去,水面波光粼粼,在周边亭、台、楼和各类植被的点缀下,成为一道别样风景。

夜幕降临,这片水域瞬间灵动起来。水柱、灯光、激光……多种元素创新融为一体,音乐喷泉蔚为壮观,水幕电影缤纷绚烂,为市民带来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。

就在园博园受到广大市民追捧的同时,几公里外的南川楼、朗吟楼和清风楼,同样人气爆棚。驻足运河两岸远眺,楼体恢宏大气,外观耀眼夺目,夜晚在灯光的照映下,尽显古韵之美。

大运河中心城区段的显著变化,是我市扎实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,再现千年运河之美的生动写照。近年来,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要统筹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”大运河的重要指示精神,全面落实省委书记倪岳峰、省长王正谱来沧调研要求,把全域216公里大运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优势和稀有资源,以园博园、南川楼和朗吟楼等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,高品质打造大运河文化带、生态带、旅游带。

彰显运河特色风貌

全面做好保护文章

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。泱泱河水,流淌的是千年的文化血脉。

正在积极布展的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,以流域沿线8个省(市)为展线,还原大运河沿线城市标志性街区和节庆场景,游客可体验大运河沿线独特人文风情与多元民间艺术。

我市始终坚持“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,以大运河承载的优秀文化遗产为出发点和立足点,着力构建运河综合保护体系,打造“中国大运河非遗之城”。

马厂炮台建于1871年,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完整且规模较大的军事建筑。这两年,青县对马厂炮台遗址侵蚀严重的部位进行修缮加固,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,守护文化遗产、讲好炮台故事、传承民族精神。不只是马厂炮台,近年来我市加大遗产保护力度,对泊头胜利桥沉船等进行抢救性挖掘,对沿线176处文化遗产和375个非遗项目进行调查摸底,分类分级建立完善保护名录,划定保护区划,建立文化遗产巡查监管机制。

强化生态环境保护,对核心监控区实施最严格的空间管控。开展跨县断面水质监测,2022年南运河出省界国考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;沿线“散乱污”企业和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动态清零,实现“村收集、乡转运、县处理”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。

推进生态修复提升,实施沿线绿化提升。2022年补植补绿5979亩,绿化道路183公里,完成运河沿线两堤之间及堤外500米内13.9万亩的土地流转;建立运河沿线林木常态化修剪管护机制,保持运河生态绿化层次和骨架,实现透林观河、亲水赏河;统筹引水调水,全年通过南运河引水4.1亿立方米,实现运河全线有水。

深挖运河文化内涵

全面做好传承文章

发扬运河历史文脉,提高文化传承活力,是千年运河重焕生机的关键一笔。

作为我市重点打造的文艺作品,由沧州杂技团、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、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表演的杂技节目《龙跃神州》登上央视春晚,向世界展示了沧州杂技艺术魅力。

非遗,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,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。着眼于加大非遗文化传承力度,我市制作了沧州市非遗电子地图,健全市县两级非遗资源数据库,完成了18项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,认定65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;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人的传承评估,全面提升吴桥杂技学校办学水平,让吴桥杂技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;利用已建成的非遗传习所、个人工作室,大力开展非遗传承人技能培训。

沧县的王琴是省级非遗木板大鼓传承人。每年暑期,她就会在离家不远的杨树林里办暑期培训班,免费向学员们传授木板大鼓技艺。“非遗传承只有‘活’起来,才能‘火’起来,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把木板大鼓传承下去。”王琴说,这几年她一直坚持授课,学员中学习时间长的已达八九年之久。“除了教授传统经典曲目,我还紧跟时代变迁,结合家乡变化精心创作了《沧县运河赞》新段,更好地展现木板大鼓魅力,传承非遗技艺。”

强化非遗传承展示,我市还建设博施医院展示馆、东光谢家坝水工智慧展示馆、捷地分洪设施水工遗产展示园,并对外开放。同时,精心创作文学艺术精品,组织“大运·长歌”长幅画卷和“大运河·故乡情”主题歌曲创作,编印中国大运河(沧州段)非遗摄影集萃,举办2022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暨沧州市非遗购物节,进一步传承运河文化,推动创新发展。

创新融合发展思路

全面做好利用文章

又是一年春光好,千亩梨花醉游人。行走在泊头市运河堤顶路上,一处处观景台格外引人注目。站上观景台,不仅千亩梨园尽收眼底,泊头火柴、铸造、鸭梨等主题建筑小品不断映入眼帘,美不胜收。

这是我市做好大运河利用文章的生动一幕。近两年,我市注重发挥运河优势,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,完善提升吴桥杂技大世界等沿线15个重点旅游景区,加快国家级杂技文化(吴桥)生态保护实验区申建,塑造吴桥古运河畔、东光森林氧吧、沧县御碑苑、青县司马庄等13个旅游景点,着力打造强市惠民之河。

我市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、用资本的力量干事,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有效抓手,实施了总投资225亿元的18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项目。特别是2022年9月1日,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,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我市大运河船舶停运以来首次恢复通航,再现了“一船明月过沧州”的盛景。

随着农文旅融合加速,全市推出3条省休闲农业精品线路,形成了吴桥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区、东光农业休闲示范园等特色休闲旅游路线。例如,青县清州镇司马庄村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,先后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青县司马庄蔬菜观光园景区,打造了菜博园、萌马乐园、博学湖、司马湖长廊、大司马庄园餐厅等项目,成为市民游客出游的热门之选。

目前,我市已在运河沿线建成80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,打造了1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,创建吴桥县古运河畔等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,创建84个省级美丽乡村;大运河沿线两侧1000米内242个村庄全部达到市级美丽乡村标准;推进运河沿线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,大运河由南至北初步形成吴桥中药材种植区和红高粱种植区、东光特色林药种植区、南皮特色林果产业区、青县瓜果蔬菜种植区等10个特色产业种植区。

如今,308公里堤顶路及绿色生态廊道实现全线贯通,清风楼、朗吟楼、南川楼重现三楼鼎立风采,百狮园、运河公园成为市民亲水休闲好去处,即将竣工的园博园、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等将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……大运河在沧州正从“地理空间”加速向“文化空间”跃升。

千年运河,生生不息,承载了厚重历史、孕育了璀璨文明,也正见证着沧州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