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兵器精品展演现场
市民在城市书房享受读书之乐
“长河秋问 本土岩说”运河区岩彩绘画邀请展
“小而美”书房深入城市肌理
目前,位于南川老街D区的运河书坊·城市书房正式揭牌投用。如今,遍布运河区特色鲜明的“城市书房”,日益深入城市肌理,构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运河区图书馆馆长张锦梅介绍,运河区的城市书房建设从2022年开始,按照要求每年建一个。运河区城市书房建设采取与社会力量合作建设的模式:由企业单位提供场地和人员,负责日常运营维护,由运河区图书馆提供图书和图书管理系统,这样,既充实了企业原有的场地,又能通过对图书管理员的专业培训,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。
踏入运河书坊·城市书房,书卷气与老街风情交织。市民读书之余,抬眼便是南川老街街景,读书之乐与观景之乐相映成趣。这些遍布城市角落的书房,如同转角即遇的惊喜,让群众“愿意来”,其“小而美”的特色更让读者“愿意留”。
运河书坊·城市书房,由运河区文旅局与匠心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筹设,这次合作成为运河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又一实践。
整合文化资源“共建共享”
“运河区文化资源众多,但很多没有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。本着‘共建共享’理念,从2021年开始,我们坚持整合辖区各类文化资源,组建‘文化联盟’,用文化合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不断延伸。”运河区文旅局局长冉建良说。
运河区积极响应文化共享与服务普及的号召,成功地将超过100家文化艺术机构、文化企业以及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等文化类组织纳入“文化联盟”。这些组织主要由社会力量创建或社会力量与政府机构携手共建,它们不仅拥有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先进设施、宽敞场地和专业能力,还怀揣着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愿望。
匠心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运河书坊总经理刘在旭说,他们秉承“匠心独运,文化传承”的理念,与运河区文旅局合作,推进运河书坊·城市书房的建设。这种合作为他们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,提供了更多的资源,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前来打卡,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阅读了解运河文化,爱上并传承着运河文化。
社会资源的引入,无疑为运河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显著的改变。例如,自2021年起,运河区便组织了“清风市集”中的30多家手工工作室,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雅集和体验活动,共计50余场,极大地提升了各文化联盟单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此外,“理享山28号文创产业园”的打造也是一大亮点,旧厂房焕发新生,成为新的文化地标,吸引了众多时尚潮人前来打卡。
近来,运河区积极对接国内优质文化艺术资源力量,与博施博物馆、大于岩彩绘画工作室等社会文化机构合作,举办展览、讲座。“长河秋问 本土岩说”——运河区岩彩绘画邀请展,展出了来自北京、辽宁、新疆、湖北、河北的6位当代青年岩彩艺术家近年创作的岩彩绘画作品50余件,让市民耳目一新。“五一”长假期间,在南川楼还举办了古代冷兵器展和武术展演,让市民近距离领略了沧州武健泱泱的武林雄风。
通过积极引入各类社会力量,运河区不仅实现了服务成本的降低和布点速度的加快,更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不足以及城乡服务不均等的问题。同时,这些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,极大地丰富了运河区的文化供给,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样化文化需求。
“放管结合”打造文化新空间
在推动文化服务的社会化进程中,政府在“放”的同时,对“管”的力度也显著增强。运河区要求各“文化联盟”成员单位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定位,定期向社会开展免费公益性文化活动,否则取消其成员资格。这一策略旨在确保文化服务在多元化的社会参与下,依然能够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,防止在文化服务过程中产生偏差。
如今,除了成功打造城市书房,运河区还推出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文化服务品牌,如文化名家工作室、文化驿站以及“运图讲堂”等,这些品牌不仅各具特色,而且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、包容并蓄、百花齐放的复合创新型文化空间。这些空间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,也成为运河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。它们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城市的角落,让文化和文明的力量渗透进百姓最朴素的生活,点亮他们的精神世界。